金門大橋為臺灣第一座深水域的跨海大橋,連接大金門與烈嶼鄉,大金門端位於金寧鄉慈湖路二段,烈嶼端位於湖埔路,總長為5.41公里,最大跨徑約200公尺,為金門最新地標。於2022年10月完工通車,開放行人及自行車、汽機車、公車等車輛通行。金門大橋共有五座橋塔,造型以金門高粱穗意象設計,每晚橋塔皆有燈光秀,不僅為民眾帶來便利交通,也成為獨特的海上風景。
小金門的九宮坑道 (四維坑道)和大金門的翟山坑道一樣,都是在戰時用來確保補給作業的安全,也是由人工開鑿出來的,總長約750公尺,可容納52艘小艇。入口處放置許多關於烈嶼的歷史。
著名景點八達樓子,在烈嶼九井路與八青路交會的圓環,是一座仿城堡式的建築,高約數十丈,樓頂上塑有7位分據四方成備戰姿態,手握手榴彈或機關槍的英勇戰士雕像,這是為了紀念1933年抗日戰爭中,駐守在長城古北口死守隘口,殺敵數百人之後壯烈犧牲,成功完成任務的7位勇士而建 環繞在八達樓子四邊周的短牆上,書著斗大精神標語:「獨立作戰」、「自力更生」、「堅持到底」、「死裡求生」更顯出在前線戰地力抗眾敵,保衛國家與人民的決心。
沙溪堡位於青岐村外的岬角上,主要是由花崗片麻岩及花崗岩混合而成,從南山頭角度觀看,像極了鳥嘴,所以又稱為「鳳嘴」。
在當時戰爭時,「沙溪堡」也是很重要的軍事據點,營區內有碉堡、藥彈庫、坑道等等,一直使用到駐守軍隊裁掉之後才重新改建,並活化利用這景點。
可眺望廈門的景點,可參觀沙溪坑道,在坑道內還有當初戰爭時設置的射擊窗口,可以站在窗口前模擬當時激烈之戰;海景木棧步道更是網美值得拍照的景點,在蜿蜒階梯的步道上欣賞無敵海景。
位在小金門烈嶼島的勇士保與鐵漢堡,兩個是經由一個三百公尺長的地下隧道相連相通的,碉堡上還有當年的反坦克炮與三公尺深的壕溝,地下連接的通道是地雷展示館,整個碉堡有相當多的偽裝與武器放置,裡面並介紹了地雷的種類、與排雷的程序,讓遊客可以十足感受當年戰爭的緊張氛圍。.41公里,最大跨徑約200公尺,為金門最新地標。於2022年10月完工通車,開放行人及自行車、汽機車、公車等車輛通行。金門大橋共有五座橋塔,造型以金門高粱穗意象設計,每晚橋塔皆有燈光秀,不僅為民眾帶來便利交通,也成為獨特的海上風景。
雙口海岸距離廈門僅約6公里,是金門距離廈門島最近的海灘,也是昔日雙口村民橫渡廈門之渡船處。西元1949年後成為第一線海防重地,為防止敵軍攻打,在村莊周圍挖了環村的戰鬥「壕溝」,並在潮汐線上設置「軌條砦」,綿延數公里,頗為壯觀。
雙口海濱因為視界開闊,是觀看夕陽的好地方,亦是觀賞廈門夜景的好去處,又因海灘平坦遼闊,每年皆會在此舉辦金廈泳渡及烈嶼芋頭節等活動,為小金門舉辦各種大型活動最佳的場所。 .41公里,最大跨徑約200公尺,為金門最新地標。於2022年10月完工通車,開放行人及自行車、汽機車、公車等車輛通行。金門大橋共有五座橋塔,造型以金門高粱穗意象設計,每晚橋塔皆有燈光秀,不僅為民眾帶來便利交通,也成為獨特的海上風景。
位在慈湖海岸區域內,碉堡四周挖掘了壕溝作為防護,海灘邊使用鐵絲網圍成雷區,在戰時可防止敵人更進一步。三角堡具有堅固的造型和迷彩外觀,堡裡是駐軍住宿和執行任務的生活區。在三個角上均設有瞭望哨與射口,堡上也設有哨站,是一座堅固的堡壘。
隨著兩岸戰事逐漸平息,三角堡便轉而成為觀光旅遊與自然生態保育的文化地景。春末夏初時,三角堡旁盛開的待宵花吸引許多蜂蝶及夏候鳥-栗喉蜂虎前來覓食,拼湊出春夏繽紛的色彩。
這個最能見證當時激烈戰爭的建築物就是「北山古洋樓」,從建築外觀千瘡百孔的彈孔牆就能想像當時古寧頭戰役的激烈,當年被敵軍佔領為指揮所。
外觀很有中西合璧的風格,當初是古寧頭三兄弟因為國外事業有成,回台之後在此興建兩層樓高的洋樓給母親居住。
因為這棟建築物地勢好,可以一眼望盡全村,因此在「古寧頭戰役」立即就被敵軍佔領當成指揮所,而被敵軍佔領的洋樓,在台灣英勇戰士軍兵們的強力攻打之下,也成功擊退敵軍,不過牆上彈痕累累,這也都成為見證歷史的遺跡。 .41公里,最大跨徑約200公尺,為金門最新地標。於2022年10月完工通車,開放行人及自行車、汽機車、公車等車輛通行。金門大橋共有五座橋塔,造型以金門高粱穗意象設計,每晚橋塔皆有燈光秀,不僅為民眾帶來便利交通,也成為獨特的海上風景。